虎王坦克从1943年起就由克虏伯(Krupp)、保时捷(Porsche)和亨舍尔(Henschel)等德国重工业公司进行了设计与研发。尽管保时捷设计的原型车因技术问题最终未被接受,但其一些设计元素如扭力棒悬挂系统被亨舍尔采用,成为了最终版本的一部分。亨舍尔设计的原型车在1943年4月经过了阿道夫·希特勒的批准之后,开始量产。
装甲钢板制造: 虎王坦克的装甲钢板由克虏伯工厂提供,它们经过精密切割和成型,以符合坦克外壳的需要。正面装甲的厚度达到150毫米,侧面装甲也有80毫米厚,这确保了它在当时几乎能抵御所有反坦克武器的攻击。
发动机与传动系统: 虎王采用了一款重12吨的迈巴赫HL 230 P30 V-12汽油发动机。由于装甲和武器系统非常沉重,虎王的移动力略显不足,但这款12缸发动机仍可提供700马力的输出,使坦克能够在不同的地形上行驶。
主炮与武器系统: 虎王的主炮是一门88毫米KwK 43 L/71高速炮,能够发射具有极高穿透力的炮弹。它还配备了多挺机枪作为近战自卫武器。炮塔的设计和装配是一项巨大的挑战,需要精密的工程制造技术和大量手工操作。
最终装配: 虎王坦克的最终装配在亨舍尔位于卡塞尔的工厂进行。所有的部件如装甲板、炮塔、发动机和履带均在此汇聚,由高度熟练的工人和工程师组装完成。由于其复杂的设计和生产过程,虎王坦克的生产速度远低于其他类型的坦克。
虽然虎王坦克在设计上几乎无懈可击,但它的生产和实际应用却面临巨大挑战。由于材料和劳动力的短缺以及盟军对德国战争工业的持续轰炸,虎王的生产过程严重受阻。由于重量导致的机动性问题,虎王在战场上的机动性不足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加之每辆虎王的生产成本高昂,德国无法大规模生产这种先进但复杂的战车。
虽然二战末期的资源枯竭和战局逆转限制了虎王坦克的生产和作战能力,但从技术角度来看,它无疑代表了当时坦克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巅峰。虎王的存在和它参与的战斗对后来冷战时期坦克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设计理念和技术特点一直被后续多种主战坦克所继承和发展。尽管它的出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晚期的战场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更多的是成为了战争历史和军事技术发展中的一个标志性符号。